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1-06 上一期   
    智库专稿
    “十四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思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城乡区域经济新体系
    2019 (10):  1-7. 
    摘要 ( 104 )   PDF(1431KB) ( 57 )  
    阐述“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思路几个基本概念和出发点;从纯粹空间和区域经济角度,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以“点线面”三大区域经济形态要素为基础,以“三要素”齐备的县域为最小区域经济单元,从供给侧、需求侧、市场失灵和运行机制等4方面,全面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我国四大高质量现代化城乡区域经济新体系;提出实现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两头抓、促中间”的总体战略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论“颜色悖论”作为一个逻辑悖论
    2019 (10):  8-13. 
    摘要 ( 697 )   PDF(1359KB) ( 328 )  
    以“红”“黄”“蓝”为代表的颜色谓词是典型的模糊谓词。“颜色悖论”是以莱布尼茨“不可分辨者的同一”和“同一不可分辨”为原则推导出的悖谬,具有深刻的逻辑哲学意蕴。“颜色悖论”探讨了个体事物包含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模糊关系,它与连锁悖论类似,但又不完全等同。对于“颜色悖论”的分析与解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佳说明推理及其困难与辩护
    2019 (10):  14-21. 
    摘要 ( 98 )   PDF(1374KB) ( 293 )  
    最佳说明推理(IBE)作为一种非演绎推理,其合理性问题引起了许多争论。以利普顿为代表的学者捍卫并改进 IBE,以范·弗拉森为代表的学者则质疑 IBE 的合理性。那么 IBE 是否具有合理性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梳理争论双方的观点和论证,将选择假说时的 IBE 称为狭义的 IBE,而将包含狭义 IBE 和贝叶斯的 IBE 称为广义的 IBE。通过分析认为,狭义的 IBE 的确是一种最佳假说推理,它需要贝叶斯理论来帮助它完成对可靠性的确认,从而成为广义的IBE。对狭义 IBE 的质疑,并不能动摇广义IBE 的合理性地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实践取向探析
    2019 (10):  22-26. 
    摘要 ( 142 )   PDF(1343KB) ( 165 )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教育观提出批判,从中给出其科学实践观。他反对科学沙文主义,认为科学实践应该接受无政府主义方法论。他认为科学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而非灌输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与之相应,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实践取向反映在科学与国家的分离、科学实践与教育的分离、专业性的指导以及能力培养指向等方面。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实践取向注重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与环境经济
    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国际经验及其镜鉴
    2019 (10):  27-34. 
    摘要 ( 215 )   PDF(1377KB) ( 492 )  
    流域生态环境污染具有上、下游不均衡性,我国流域治理往往以行政区为界,常常会引发“公地悲剧”。欧洲、拉丁美洲签订了大量跨国流域协同治理协议,其中,莱茵河等流域的协同治理就非常成功。美国流域协同治理探索较早,协同治理成效显著,其治理模式主要有联邦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区域综合发展管理局模式、流域委员会模式、联邦—州流域管理委员会模式。国内流域治理以属地治理和“河长制”为主,长江、太湖等流域合作治理探索较多,但本位主义和协同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基于国内外经验与教训,根据协同学理论,论述流域上、下游政府、企业、民众之间的三角协同关系,并构建政府间、政府—企业、政府—民众间的七大协同机制,促进我国流域的“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 35 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
    2019 (10):  35-45. 
    摘要 ( 125 )   PDF(1409KB) ( 194 )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2000—2016年35个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总体改善状态,但改善幅度逐年减小,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梯度差异;对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资本深化、能源消费结构及企业规模具有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存在抑制影响,研发投入呈现U型作用路径,企业成本则因行业异质性而表现出相向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
    制造业集聚变迁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2019 (10):  46-58. 
    摘要 ( 122 )   PDF(1495KB) ( 199 )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显得日益重要。基于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并利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的方法,研究制造业集聚变迁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内在路径,进而探讨市场化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制造业集聚的绝对变迁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绿色技术效率表现为U型关系,与绿色技术进步表现为线性关系;制造业集聚的相对变迁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均表现为线性关系。作为重要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会使制造业集聚变迁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逐渐降低,使制造业集聚朝着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方向变动。因此,要以市场化为基础重塑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格局,从而实现新时代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演化博弈的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研究
    2019 (10):  59-70. 
    摘要 ( 92 )   PDF(1413KB) ( 229 )  
    基于演化博弈论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动态模型,验证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行性,并求解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解。得到演化稳定策略:一是政府与私人企业存在稳定的演化稳定策略,即政府选择“监督”策略为演化稳定策略,私人企业选择“努力”的策略;二是政府、个人和非营利性组织也存在稳定的演化稳定策略,即政府选择“投入”策略为演化稳定策略,个人与非营利性组织分别选择“参与”“合作”的策略。因此,在充分考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模式,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三个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比较研究
    2019 (10):  71-80. 
    摘要 ( 162 )   PDF(1391KB) ( 207 )  
    在辐射作用和引力作用的理论体系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引力模型,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在区域和产业上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内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上海、武汉、重庆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分别表现为扩散作用、极化作用、极化作用,以及平均呈现出强经济影响型、一般经济影响型、较弱经济影响型。其中,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呈现出一种扩散作用越大、产业分工越明显则经济影响强度越大的趋势,而产业分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扩散作用"强,经济影响强度同时也受到地理位置和政策优惠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优化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的辐射扩散能力,并形成“东西互补”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以及周围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递阶式自主可控路径探析
    2019 (10):  81-88. 
    摘要 ( 90 )   PDF(1370KB) ( 249 )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业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贸易摩擦频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较大,产业的市场控制力十分脆弱;另一方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问题突出。基于此,提出以递阶式方式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具体而言,体现为3个“竞争”,即产业核心技术竞争、标准竞争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竞争,沿着“技术创新—标准化—全球价值链重构”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机会识别的理论框架研究
    2019 (10):  89-97. 
    摘要 ( 105 )   PDF(1426KB) ( 233 )  
    破坏性创新为当前发展环境下后发企业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精准把握并识别破坏性创新机会位于前端环节,是破坏性创新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梳理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微观视角,分类界定破坏性创新的机会,提出后发企业应从破坏性技术、市场、产品以及商业模式4个维度识别破坏性创新机会,进一步勾画出每类机会识别的框架图,基于此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的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机会识别研究做出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网络回应效度研究———以山东政务服务网数据为例
    2019 (10):  98-109. 
    摘要 ( 78 )   PDF(2308KB) ( 52 )  
    近年来,我国政民互动方式发生转型,政府网络空间下的回应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网络回应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众满意感的获得。为此,构建基于回应状态、回应时效和回应质量三维度的政府网络回应效度的理论模型,并利用Python技术,以山东政务服务网“办事咨询”版块的信息为例,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政民网络互动信息的体量急剧增加,政府网络回应参与度、处理信息积极性、解决诉求有效性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但公众诉求表达不清、受理部门选择障碍、回应合法性依据不强和部门间联动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需从公众参与能力、政府职责划分、部门人员培训和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推进政府网络回应效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 学
    美国数据与隐私安全保护制度进展述评
    2019 (10):  110-118. 
    摘要 ( 124 )   PDF(1372KB) ( 1302 )  
    美国目前已经有一整套联邦隐私相关法律来规范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用户财务、医疗健康、在线隐私成为美国数据与隐私安全保护的重要领域。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曝光之后,数据与隐私安全诉求与商业使用二者之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加之欧盟《一般数据保护规则》( GDPR)的广泛影响,建立全美统一数据和隐私立法再次被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各州和各城市也在积极推进和完善自己的隐私数据保护政策。美国数据与隐私安全保护制度进展显示其重视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披露,强调实施严格的数据与隐私立法和执法保护制度,规范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义务成为美国应对新技术变革数据与隐私安全调整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联案件中犯罪人应当供述自己罪行范围的解释———数个犯罪构成事实之间的直接关联性判断标准
    2019 (10):  119-129. 
    摘要 ( 107 )   PDF(1378KB) ( 47 )  
    犯罪人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内容,涉及他人犯罪信息,是否属于检举他人犯罪,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具体表现在犯罪人供述内容涉及他人犯罪信息,在何种情况下应认定为检举他人犯罪,在何种情况下认定为是犯罪人应当供述自己罪行的范围。对于该问题,应当以他人的犯罪构成事实与本人犯罪构成事实之间是否具有直接关联性进行判断。在此标准下,除了共同犯罪以外,犯罪人因实施了对合型犯罪、连累型犯罪、牵连型犯罪、持有型犯罪到案后供述自己罪行的内容,与他人犯罪构成事实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性的,可以评价为自首或坦白,但不能认定为检举他人犯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处理建议研究
    2019 (10):  130-139. 
    摘要 ( 98 )   PDF(1386KB) ( 209 )  
    对于违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只能提出“处理建议”,而不能直接对其效力进行宣判,此种处理方式存在缺乏普遍约束力和制定机关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尽管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在于将“处理建议”改为“司法判决”,但目前可以从保障司法权独立行使,提高处理建议的约束力,以及明确制定机关赔偿责任入手,以充分发挥处理建议的制度功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9 (10):  140-145. 
    摘要 ( 143 )   PDF(1350KB) ( 209 )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大篇幅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长期积淀,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最后,提出了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可行性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
    2019 (10):  146-152. 
    摘要 ( 244 )   PDF(1354KB) ( 425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再次肯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格局,并把统一的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等基本原理和方法立场,结合我国新时代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可以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改善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和处理民族问题提供方法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