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01-09 上一期   
    智库专稿
    全球人才流动特点和自由贸易港(区)的人才政策
    2019 (12):  1-11. 
    摘要 ( 225 )   PDF(1554KB) ( 280 )  
    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是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一个核心特征。分析全球高端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式及驱动因素,选取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等全球典型自由贸易港及国内典型自由贸易区,总结自由贸易港(区)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动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政策要点,为新时代我国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人才支撑提供借鉴。建议:一是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认定评价机制;二是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引导人才在自由贸易港(区)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三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育支持机制;四是运用多元化手段,完善人才激励优惠政策;五是加强工作体系保障,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逻辑与科学方法轮
    康德主谓关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
    2019 (12):  12-19. 
    摘要 ( 125 )   PDF(1447KB) ( 194 )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认为判断中的主谓关系必须遵守形式逻辑才能确定真值,真值是主谓关系的形式规定。在批判时期,康德通过注重非本质谓词,使得先天综合判断得出的知识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同时又具有经验来源。康德在前批判时期没能摆脱实体主义的影响;在批判时期,康德形式地运用范畴架格来对判断进行分类,但这些范畴的内容是空疏的,范畴的数量也不确定。康德的先验逻辑始终把谓词作为一种属性或偶性来解释和说明主词,他没有深入到主词和谓词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中去,因而不可避免会陷入二元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理论悖论”的真理论解决:从一个最新方案谈起
    2019 (12):  20-26. 
    摘要 ( 209 )   PDF(1538KB) ( 197 )  
    评述赵震在论文《“真”的两种用法》中对于“真理论悖论”提出的一个真理论解决方案,指出“真理论悖论”的命名问题以及这个解决方案的重要问题。由此出发,进一步指出这种真理论解决方法,由于忽视说谎者等价的语义学成因问题,必定只能是与“真”搏斗的徒劳尝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与环境经济
    我国环境治理70年回顾和展望:生态文明的视角
    2019 (12):  27-36. 
    摘要 ( 147 )   PDF(1463KB) ( 178 )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以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线、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回顾、分析我国环境治理的演变历程和特征。并对新时代下我国环境治理提出以下建议:应重视环境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创新环境管理体制;随着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民众将更多地参与到环境治理实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推动智慧环保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物质资源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2019 (12):  37-47. 
    摘要 ( 136 )   PDF(1484KB) ( 185 )  
    以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全球物质流数据库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比较全球和区域物质资源开采消耗的总量和强度指标在1970—2015年的变化趋势,并从全球视角探讨我国物质资源利用的特点、变化和对全球的影响。分析发现:全球物质资源开采强度有小幅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在2006年前后已实现经济活动的相对和绝对减物质化,而亚太地区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有所增加。中国的资源消耗规模虽持续增加,但是消耗强度持续大幅度下降,使中国对全球资源消耗强度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少。未来,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望减少中国资源消耗占全球的比重;但我国资源消耗总量仍将处于高位,资源可持续管理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
    集聚经济与城市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2019 (12):  48-57. 
    摘要 ( 121 )   PDF(1478KB) ( 210 )  
    创新活动和集聚从一开始就联系在一起,创新和集聚既是互联网时代的永恒话题,又是国内外众多学者深耕厚植的学术领域。在经验研究中对城市创新集聚的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并归类,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适用性和优劣性,可以为不同产业的集聚研究提供指标测度优劣选择。梳理集聚经济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关系,对比不同国家的集聚与经济活动,了解集聚经济与城市创新之间的传导机制,有利于理解创新集聚异质性,也可以为研究城市产业政策选择和提高城市创新力提供较好的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2019 (12):  58-69. 
    摘要 ( 178 )   PDF(1468KB) ( 254 )  
    目前,如何将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还存在着诸多障碍。首先是观念认知,部分学者和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应该从目前的地市级统筹逐步上升到省级统筹,再由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的三步走战略,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观念认知不一致所导致的利益博弈给全国统筹的实现带来的巨大挑战;其次是经济因素,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无法为养老保险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最后是制度因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财政制度没有发挥有力的作用,行政体系错综复杂,央地职能错位,地区间缺少合作沟通等。建议创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理念、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形成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生态振兴: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实现路径
    2019 (12):  70-79. 
    摘要 ( 201 )   PDF(1472KB) ( 215 )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在国内外长期的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乡村生态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重视的问题。随着城市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的转变,优美的田园风光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人们开始思索乡村的功能与价值,重构“生产、生活、生态”兼具的多功能乡村。我国的乡村生态环境演变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尤与 20 世纪80年代开始的乡村转型密切相关。目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乡村生态价值观念薄弱、资金技术人才难以保障、乡村管理松散缺乏激励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困境。需要通过树立多功能乡村理念、增强资金和人才保障、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强化造血型发展动力、提升环境治理有效性等方式提高乡村生态演进韧性,以建设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
    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路径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多案例分析
    2019 (12):  80-94. 
    摘要 ( 94 )   PDF(1582KB) ( 44 )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互联网金融作为后发企业的典型,其破坏性创新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行业特征。基于现有文献构建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以平安普惠、天弘基金、腾讯微信支付为例,探析中国情境下互联网金融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追赶路径,验证理论框架的合理可行性。研究发现:破坏性技术创新、破坏性产品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追赶的3条路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的实现;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对市场的准确定位,更离不开对时机的准确把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权结构、高管薪酬粘性与预算松弛
    2019 (12):  95-103. 
    摘要 ( 145 )   PDF(1474KB) ( 207 )  
    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由于预算松弛等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功效在实践中颇受争议。选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在考虑股权结构背景下,运用实证研究探索高管薪酬粘性对预算松弛有何种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粘性正向影响预算松弛程度,但这一相关关系因股权结构差异而有不同表现:非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粘性与预算松弛不相关,而国有企业中二者显著正相关;适当地提升股权集中度将会减弱高管薪酬粘性对预算松弛的抑制作用,说明股东监督力度的加强有助于降低高管构建预算松弛的动机,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制约经理人牟取私利。基于委托代理视角为高管薪酬粘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进而丰富预算松弛的生成动因研究,有利于延展新的视角服务于预算松弛的治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多团队个体间协作互信过程及评价研究
    2019 (12):  104-112. 
    摘要 ( 153 )   PDF(1496KB) ( 148 )  
    从动态视角出发,首先分析现有创业多团队参与个体间协作互信相关理论成果,剖析个体间的信任随协作关系以及伴随的领导授权的转变而演化的过程,然后据此构建动态的创业多团队参与个体间协作互信发展过程模型,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反映复杂要素关联的网络层次分析法深入分析问题。针对符合情况的3家企业的案例应用表明,以上理论和方法有效可行,对创业多团队参与个体间的协作互信评价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
    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发展与侵权法危机论探究
    2019 (12):  113-123. 
    摘要 ( 146 )   PDF(1500KB) ( 266 )  
    保险、保障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表征损害赔偿的社会化趋势,二者重在由社会多数人共担风险,运行机理已然溢出侵权法甚至私法体系,属于典型的侵权法外救济手段。相较于侵权法下损害赔偿固有的成本高、耗时长等缺陷,其具备方便快捷、损害补偿有保障的特点。多国统计数据表明,保险、保障作为侵权法外救济手段通常是受害人的优选,由此严重侵蚀了侵权法下损害赔偿尤其是金钱赔偿的适用空间。但仅以此得出侵权法陷入危机甚至走向死亡的结论是荒谬的,侵权法下的责任认定是保险赔付和代位求偿的前提,侵权法下的损害赔偿亦能有效克服其他损害补救手段在补偿额度和补偿范围上的有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刑法》 与《监察法》 在职务犯罪从宽规定上的衔接———以职务犯罪特别从宽规定的刑事立法完善为视角
    2019 (12):  124-134. 
    摘要 ( 164 )   PDF(1478KB) ( 66 )  
    为体现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精神,同时也为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监察法》与《刑法》分别作出了针对职务犯罪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特别从宽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定位和《监察法》相对于《刑法》的新法地位决定了《监察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需要《刑法》中职务犯罪特别从宽规定与之对接。然而,现行《刑法》中有关职务犯罪特别从宽的规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且缺乏体系性、适用条件严苛、从宽幅度设置不当的问题,无法保障《监察法》 中认罪认罚从宽规定的贯彻落实。对此,应结合《监察法》相关规定,通过立法路径,修改现行《刑法》中职务犯罪特别从宽规定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从宽幅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刑事证明思维能力研究———以构成要件的指导作用为切入点
    2019 (12):  135-142. 
    摘要 ( 137 )   PDF(1461KB) ( 65 )  
    刑事案件证明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围绕构成要件获取证据、比对“类型”不断修正、辨明案件事实的“实体形成”的思维过程。因此,有必要总结和梳理一些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的刑事证明思维方法,为刑事案件证明提供思维能力上的支持。研究认为:要具备运用构成要件指导刑事证明的思维能力,运用构成要件对案件进行事实和证据判断;要具备结合中国法治传统和现阶段国际形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要具备运用逻辑思维快速处理普通案件和运用直觉思维精准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未来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跨越“恐怖谷”?———一种现象学视角的考察
    2019 (12):  143-151. 
    摘要 ( 183 )   PDF(1471KB) ( 115 )  
    智能机器人能模仿人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智能机器人的逼真度究竟能够达到什么高度? 这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极限问题的另一种提法。智能机器人的逼真度会引出智能机器人相关的一个基本理论,即恐怖谷理论。通过现象学的理论视角,结合人工智能哲学的基本理论,以恐怖谷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智能机器人的逼真度、人工智能的学科基础和未来的可能限度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培育的四维策略
    2019 (12):  152-160. 
    摘要 ( 128 )   PDF(1453KB) ( 216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础之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中,政府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必须以政府生态责任的严格履行为基础。因此,政府生态责任履行的成效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且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政府生态责任的培育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然迫切的问题,必须从立法、服务、宣传、执法四维角度来强化政府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责任,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探析
    2019 (12):  161-171. 
    摘要 ( 178 )   PDF(1470KB) ( 190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中国传统消费文化中的“黜奢崇俭”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是其形成的两大基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绿色消费发展;二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扶贫力度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对化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深化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社会主义指向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辩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9 (12):  172-178. 
    摘要 ( 974 )   PDF(1455KB) ( 262 )  
    “如何认识私有财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发展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对“私有财产”的论述颇为详尽,体现了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辩证思想。马克思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为逻辑前提,肯定了私有财产历史发生发展的积极意义,在探究私有财产的关系中揭示了其积极本质,最后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式是通过积极“扬弃”私有财产。新时代背景下,反思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辩证思想可以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策的理解,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