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8-26 上一期   
    智库专稿
    健全我国数字经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2022 (7):  1-7. 
    摘要 ( 192 )   PDF(1981KB) ( 54 )  
    伴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新问题不容忽视。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消费 形态,使传统消费领域的问题有了新表现,也使原有监管和保护缺陷被进一步放大,并不断催生新的消费 纠纷类型。当前,国内外在规范新商业模式、引导新技术向善、提升用户维权能力和新监管能力方面积极 探索有益经验。为更有力地应对数字经济下消费者保护工作挑战,我国应以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 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为目标,从综合规范、特别规范和专项问题治理等多维度健全规则体系,从组织 机制、引导惩戒、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完善配套管理机制,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生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大型数字平台在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的支撑作用
    2022 (7):  8-15. 
    摘要 ( 101 )   PDF(2072KB) ( 101 )  
    大型数字平台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其规则治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围绕平台本身的监管 改革与合作竞争也成为国际焦点议题。美欧治理的新趋势包括:强化针对大型平台的反垄断立法,维护 市场竞争秩序;政府监管与企业自我监管并行,维护良好公共秩序;深化工业互联网合作,有效缓冲美欧 治理分歧。就我国而言,大型数字平台是展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窗口,但由于跨国影响力小、企业级服务 实力不足、国内监管改革尚不完善等原因,近两年出现了发展失速、内外部矛盾凸显等问题。新冠肺炎疫 情后,平台经济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速,应警惕中美差距继续扩大,并维护国内平台竞争实力。为此, 我国应充分借鉴美欧经验,立足本国实际,从政策法规、开放战略、创新支撑和国际治理等方面着手,营造 更好的平台监管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迎党的二十大
    理解与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逻辑的五重维度
    2022 (7):  16-25. 
    摘要 ( 44 )   PDF(1921KB) ( 105 )  
    美好生活作为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人类理想社会在新时代中国场域内现实样态 的具体展开。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具备更加开放、延展、多元的总体性范 畴,其构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理论为指引,通过唯物史观、治国理政、历史脉络、物化生存、全面 小康 5个维度来理解与把握。其中,唯物史观维度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治国理政维度是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制度保障,历史维度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践积淀,物化生存维度是构建新 时代美好生活的哲学意蕴,全面小康维度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5个维度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对美好生活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的飞跃。从 5个 维度全面理解与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逻辑,能够为中国道路提供价值引领,对于实现人“本身”的 “复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互鉴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2022 (7):  26-33. 
    摘要 ( 93 )   PDF(1908KB) ( 33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于如何破解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习近平 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具有全球视野的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强调世界文明是多样、平等、包容的。 这种新型文明观全面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高度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现实羁绊,为擘画未来 崭新的世界文明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革命文化涵养斗争精神:价值功能与实现路径
    2022 (7):  34-41. 
    摘要 ( 136 )   PDF(1908KB) ( 33 )  
    永葆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党领 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中国革命文化对涵养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具有独特的价 值功能,它蕴含着“为谁斗争”的价值追求,“为何斗争”的历史品格以及“如何斗争”的经验启示。以革命 文化涵养新时代斗争精神,要着力于加强教育引导,内化斗争意识、坚定斗争意志;促进实践养成,外化斗 争行为,增强斗争本领;构建传承保障机制,永葆斗争精神的实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
    数字经济空间分布格局、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
    2022 (7):  42-55. 
    摘要 ( 175 )   PDF(4069KB) ( 183 )  
    从数字环境、数字产业和数字融合 3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 2013—2019年中国 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自然断裂法、核密度分析法描绘数字经 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揭示数字 经济区域差异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省域分异明显,呈现“东南强,西北 弱”的省域发展格局;“京津冀”和“长三角”是数字经济双核心集聚区,并形成了“核心 外围”的圈层结 构。整体上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性,但存在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在东部 地区表现明显,但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消费者策略等待行为的电商平台与零售商折扣定价策略
    2022 (7):  56-65. 
    摘要 ( 80 )   PDF(1975KB) ( 36 )  
    在电商平台与零售商构成的销售市场中,考虑消费者策略等待行为和两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构 建零售商折扣定价、电商平台与零售商双重折扣定价博弈模型,探讨两零售商和电商平台的市场均衡,并 分析两种定价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两种定价策略下,随着产品质量差异系数的增大,两周期的最 优定价下降;双重折扣定价策略下零售商两周期的最优定价均高于零售商折扣定价;当电商平台返利因 子小于某一阈值时,双重折扣定价可以有效实现平台与零售商期望收益的提升,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改进, 特别是对于低质量零售商来说双重折扣定价策略始终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基于 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 Kernel核密度估计的实证研究
    2022 (7):  66-76. 
    摘要 ( 159 )   PDF(2945KB) ( 290 )  
    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3—2019年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和 Kernel核密度估计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 果表明:人均消费支出的整体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差异仍是其主要来源,贡献率均 超过 50%;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异也是导致整体居民消费支出不均衡的重要来源。考察期内,各地人 均消费支出不断提高,但不同区域的消费支出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西北地区平均消费支出在六大区 域中最低,且呈现双峰形态,这表明该区域内消费支出两极分化的特征最为明显。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 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消费政策,提升消费支出较低区域的消费能力,发挥消费支出较高区域的辐 射作用,缩小区域间消费差距,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与相对贫困治理
    共同富裕目标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困境与纾解———兼论两者的耦合关系
    2022 (7):  77-86. 
    摘要 ( 195 )   PDF(1939KB) ( 59 )  
    耦合性是厘清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关系的崭新视角。通过对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已 有研究的回溯能够加深理论上的思辨,两者的耦合关系具有主题统一、内容联动、价值共创、目标一致的 特点。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着贫困识别和监测机制尚不健全、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未弥 合、贫困群体可持续脱贫韧性不足、政策衔接不畅及减贫效应递减的现实困境。针对相对贫困治理难题, 其纾解路径应从精准识别、社会公平、内源扶贫、长效治理 4个方面切入,建立相对贫困多维识别和帮扶 机制、促进社会流动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脆弱性和拓展内源式扶贫路径、优化政策执行机制及实现 有效衔接,以期开辟贫困治理新境界,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家庭复原力问题研究
    2022 (7):  87-98. 
    摘要 ( 93 )   PDF(1965KB) ( 31 )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视角,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库 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家庭复原力的动态和空间效应进 行量化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实施精准扶贫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能显著增强相对贫困家 庭的复原力;第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不仅能提高相对贫困家庭的复原 力,对非相对贫困家庭同样具有积极影响;第三,提升家庭复原力的重要途径是积累资产和培育人力资 本;第四,提高家庭复原力对自身与周边地区具有积极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实地情况制定衔接方 案,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考虑地区的空间影响,合理制定“扶智扶贫”的 区域性方案;建立健全财政保障、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等政策 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区域贫困的影响
    2022 (7):  99-116. 
    摘要 ( 126 )   PDF(2031KB) ( 33 )  
    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健全城乡发展关系,破解发展桎梏,畅通城乡经济体系,缓解区域贫困。 聚焦城乡一体化对区域贫困的作用关系,验证了城乡一体化与区域贫困呈负向作用关系,表明城乡一体 化水平提升能有效缓解区域贫困;并且通过整体性分析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均财政人力资本支出、 产业结构、本地开放程度等对降低区域贫困程度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效应 发现,城乡一体化能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两条作用机制缓解区域贫困,但人力资本提升与 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遮掩效应。基于上述分析,要积极利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效应助力区域贫困, 聚焦一般化公共服务的提升和个体收入的增加,避免盲目追求区域城镇化率及人口城镇化的增速,综合 考虑有效防止返贫及相对贫困解决的协调,实现资源效率、效益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调查及扶助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2022 (7):  117-126. 
    摘要 ( 55 )   PDF(1938KB) ( 32 )  
    为充分保障与扶助重庆部分边远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 阅读教育及其发展,结合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以上地区青少年的阅读认知、阅读需求、阅读 获取、阅读实施情况,以及针对当地青少年的阅读指导、阅读推广情况展开调研。通过分析现实表现及逻 辑关联,发现针对当地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的现有机制在政府、家校、学生、城乡层面均存在一定局限和 问题。对此,提出以下阅读扶助措施:完善专业人员与技能培养机制,建设农村书屋多方改革机制,畅通 青少年阅读需求有效表达机制,构建学校长效阅读教育机制,加强城乡书店阅读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经济 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扶助培训考核及评估机制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与财会审创新
    人工智能内部审计的流程设计和实现路径
    2022 (7):  127-137. 
    摘要 ( 353 )   PDF(2681KB) ( 481 )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审计变革。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和风险 管理的第三道防线,亟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合,提升内部审计评价并改善风险管 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功能。为推动企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对人工智能内 部审计在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工智 能内部审计的框架流程,从政策法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人机协同、安全防范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内部 审计的实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扶贫审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机制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2 (7):  138-147. 
    摘要 ( 69 )   PDF(1956KB) ( 122 )  
    结合 2016—2019年 22个省级横截面数据对扶贫审计促进脱贫攻坚的效果进行检验,阐述扶贫审 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扶贫审计功能发挥能够显著促进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专项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跟踪审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两种结合能够持续提 高脱贫攻坚效果。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审计中找准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1)创 新乡村振兴审计开展方式;(2)强化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3)创新乡村振兴审计工作机制;(4)加强对乡村 振兴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过程的跟踪督促检查;(5)推动乡村振兴审计整改结果的综合运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 学
    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隐私安全风险与法律规制
    2022 (7):  148-155. 
    摘要 ( 145 )   PDF(1916KB) ( 55 )  
    探析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引发的隐私安全风险,讨论我国隐私保护理论亟待优化的问题。基于 人脸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下的隐私安全风险进行实证考察,发现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隐私安全法律 风险主要存在于人脸模式识别过程与识别应用系统中。对我国以及域外人脸识别技术相关法律规制进 行文献考察及比较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规制应当重点关注规制主体、规制对象、 技术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具体而言,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平衡,在法律层 面应明确限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同时优化民法、刑法、行政法三位一体的司法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算法对司法的冲击与应对
    2022 (7):  156-164. 
    摘要 ( 97 )   PDF(1917KB) ( 88 )  
    算法崛起对司法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可能会给被告贴标签,亦不在于可能存在算法黑箱导致司 法不公,更不在于人工智能取代法官。算法真正的威胁在于可能会对司法造成极大的冲击。在算法加持 下,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导致涉诉双方地位失衡;算法辅助某些网络平台解决纠纷,直接影响司法机关 地位;算法抹平专业差距,为舆情操纵司法留下隐患;算法精准预测法官裁判轨迹,为法官套上枷锁。为 了更好地应对算法的冲击,未来应当完善司法制度设计保障诉讼平等,扩大司法权威在互联网中影响力, 掌握算法权力,及时把控舆论走向,建立防火墙限制对法官进行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平台烧钱补贴行为法律规制的困境及对策
    2022 (7):  165-173. 
    摘要 ( 99 )   PDF(1923KB) ( 35 )  
    烧钱补贴是互联网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的常见价格策略,平台烧钱补贴行为对市场竞争 具有两面性,容易对消费者利益、市场竞争秩序等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对互联网平台烧钱补贴行为应否 规制以及如何规制存在较多争议,既不能因噎废食、绝对禁止,也不能放任不管、无序发展。对该类行为 的法律规制还存在理念不明确、法律适用竞合、社会协同薄弱以及规制手段不足等问题,建议以回应型规 制理念为指导,通过精准选择法律依据、科学构建协同规制模式、创新多重规制手段等,实现互联网平台 烧钱补贴行为的有效规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法典》视域下被代理人可归责性的解释逻辑
    2022 (7):  174-182. 
    摘要 ( 180 )   PDF(1933KB) ( 36 )  
    被代理人可归责性问题是表见代理规则的模糊地带,亟待澄清。《民法典》中有关表见代理类 型的规定、无权代理规则中善意第三人撤销权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中均蕴含着被代理人可归责性的实定法 基础。被代理人可归责性,不应仅考察代理权外观与第三人善意,还应兼顾被代理人对权利外观的形成 是否负有责任,被代理人完全缺乏归责基础的,不应构成表见代理。被代理人可归责性旨在构筑起第三 人、被代理人之间的权利平衡结构。在具体操作层面,由被代理人承担证明其完全不具可归责性的举证 责任,不仅符合利益衡量精神,更契合表见代理纠纷审理中原被告两造对立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