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2-22 上一期   
    智库专稿
    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
    2020 (11):  1-4. 
    摘要 ( 155 )   PDF(1470KB) ( 156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渝地区具备区位、经济、产业、创新四大优势,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并以此为支点打通泛亚战略通道,构造稳定的富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化新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谋得战略主动、确保战略安全的必要举措,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 应依托既有基础,以打造生产要素配置中心、产业链布局中心、供应链统筹中心和创新引领中心为抓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竞争还是合作? 竞合策略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020 (11):  5-18. 
    摘要 ( 107 )   PDF(2470KB) ( 233 )  
    为推动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之间应该采取竞争、合作还是一体化策略? 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 Metafrontier DEA 模型构建区域竞合框架,采用 2000—2018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市级数据对不同竞合策略下的成渝地区产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 结果表明:在竞争策略下,两地产业生产效率呈正态分布但生产效率不高;在合作策略下,四川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但重庆效率相对较低;而一体化策略既不利于产业生产效率增长,又会导致区域内部两极分化。 从动态趋势来看,合作策略下两地产业年均生产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差异化合作策略能够使得两地产业生产效率有较大提升。 从区域比较分析看,应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差异,选择差异化合作方式,带动区域整体的稳定长期发展。 进一步采用面板模型考察提升成渝地区产业生产效率的路径,其实证结果表明:在合作策略下,可通过增强贸易开放力度、完善交通网络、加大商业投资和教育支出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大气污染空间相关性的社会网络分析及治理对策——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2020 (11):  19-30. 
    摘要 ( 134 )   PDF(1677KB) ( 44 )  
    采用 2018—2020 年的月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构建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气污染的空间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分析这一大气污染的空间网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气污染空间相关性明显,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相互影响;第二,从大气污染空间网络的块模型分析来看,成渝中间地区和成都都市圈边缘的个别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而达州和成都都市圈属于净溢出板块。 据此,提出既体现协同又体现全周期的治理对策:突出重点区域,事前规划协同、事中实施同步、事后整体评估,从而实现区域整体大气质量的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工演变与城市生产率———从产业分工走向功能分工
    2020 (11):  31-41. 
    摘要 ( 261 )   PDF(1475KB) ( 75 )  
    不同城市之间进行有效分工是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提升城市生产率的关键。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将重庆和成都作为中心城市,其他周边城市作为外围城市,测算 2003—2017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功能分工,并实证两种分工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同为中心城市的成都和重庆与外围城市之间分工呈不同演变趋势,成都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和功能分工都逐步上升;而重庆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和功能分工变化很小,甚至略有下降。 进一步实证分工与城市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功能分工有助于城市生产率提升,而产业分工对城市生产率并无显著影响。 这意味着加快重庆融入经济圈,让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由产业分工走向功能分工,有助于城市生产率提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
    考虑口岸屏蔽效应的货车通关行程函数模型研究———以澜湄合作为例
    2020 (11):  42-51. 
    摘要 ( 109 )   PDF(1472KB) ( 39 )  
    对我国口岸屏蔽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边界口岸情况复杂、政策风俗差异、海关监管资源有限以及海关货物检验繁琐等问题。 根据口岸屏蔽效应分析,利用排队理论对我国口岸内服务时间与澜湄国家口岸内服务时间进行研究得出口岸内服务时间模型;再以澜湄合作为例通过查找云南省面向澜湄地区主要口岸客、货运量以及两国口岸间公路距离等数据,建立澜湄区域的口岸间公路道路阻抗函数模型,并结合口岸间货物接驳换装时间函数得出口岸间公路行程时间;最后计算出澜湄合作口岸屏蔽效应下的货车通关行程函数模型,为面向澜湄区域的跨境公路运输提供时间参考模型,并可通过参数的改变为全国口岸货车通关行程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行程函数的分析,找出口岸现存问题提出实行跨境甩挂运输,促进澜湄合作通关体系一体化建设,推动建设口岸经济区的建议,以达到提高云南省口岸通关效率,加强澜湄贸易合作往来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SEM 模型下大学生创造力对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 (11):  52-64. 
    摘要 ( 150 )   PDF(1569KB) ( 282 )  
    大学生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人格倾向,对就业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这 3 个因素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运用改进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创造力与就业能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创造力中创造性思维对社会兼容度、准职业形象、知识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创造性行为能力与人格倾向对社会兼容度、就业人格以及知识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结果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侧重点指明方向,有利于我国大学生教育的改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阶段 DEA 中部地带物流产业效率测度研究
    2020 (11):  65-73. 
    摘要 ( 118 )   PDF(1450KB) ( 141 )  
    以中部地带 8 个省的 2013—2017 年物流产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使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即 DEA)模型对中部地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阶段,根据确定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效率的测算;第二阶段,验证随机前沿模型(SFA)的适用性,即是否存在随机管理无效率,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第三阶段,将调整后的指标进行重新测算。 结果显示:中部地带物流产业效率整体较好,地区间存在差异;规模效率被高估,规模效率是制约中部地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进入市场影响的线上线下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
    2020 (11):  74-84. 
    摘要 ( 138 )   PDF(1553KB) ( 172 )  
    针对近年来新兴制造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线上线下渠道冲突和市场竞争的问题,利用 Hotelling 模型建立进入制造商与在位制造商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求解进入制造商在 3 种不同销售渠道模式选择下市场的均衡价格及收益,旨在发掘出一种更有利于进入制造商的渠道模式。 研究表明:存在可行的佣金比例系数使得竞争双方能获得最大化收益,并能缓解渠道冲突带来的收益降低问题;市场竞争水平对市场总体收益有促进作用,然而对供应链各博弈主体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该研究可为新进入或即将进入市场的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和渠道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2020 (11):  85-94. 
    摘要 ( 261 )   PDF(4199KB) ( 60 )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学者开展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为了全面分析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针对 CNKI 数据库中 2010—2019 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并应用 NetDraw 构建共现网络模型研究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主要方向。 进一步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新兴风险应对研究
    2020 (11):  95-102. 
    摘要 ( 230 )   PDF(1421KB) ( 437 )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保障社区的公共安全是维持城市安定有序运行的基础条件。 当今社会新兴风险频发,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交汇涌现,大众对安全防范的需求越来越热切。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已逐渐难以满足新兴风险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就需对风险类型进行有效识别、衡量、评估以及控制。 在对现阶段城市社区在公共安全治理当中风险类型以及应对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新兴风险的措施,以形成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新形态,不断提升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治理中共融秩序的生成———彝族民间调解解决纠纷机制现代化转向
    2020 (11):  103-109. 
    摘要 ( 155 )   PDF(1478KB) ( 41 )  
    “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核心的民间调解在国家法的吸收和改造下呈现出现代化的面向,彝族民间调解的变化在此面向上体现出一致性。 尽管国家法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民间习惯之间形成张力,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决定了国家法主导的共融秩序的生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应对
    2020 (11):  110-117. 
    摘要 ( 197 )   PDF(1427KB) ( 221 )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面临核心技术产品管制、企业身份认识分歧、国际机制碎片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挑战。 指向性安全审查引发的准入风险、隐私保护等人权规范引发的运营风险、网络产权规则不明晰引发的制度风险、美国滥用域外法引发的制裁风险等构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 本质上,海外投资的市场竞争是规则之争、国际话语权之争。因此,我国应重新审视主权原则在立法与执法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运用区域和双边经贸协定的规则锁定功能,并不断激励企业提高法治意识和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互涉案件管辖问题研究
    2020 (11):  118-126. 
    摘要 ( 312 )   PDF(1494KB) ( 174 )  
    国家机关之间的管辖分工和刑事案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构成互涉案件管辖存在的法律基础和事实基础。 《监察法》规定的互涉案件管辖处理原则未能涵盖实践中的多种情形,“一般监察调查为主”原则与刑事诉讼中的“主罪侦查为主”原则存在冲突,对“为主”的实现方式未予以明确界定。 因此,应当确立全面的互涉案件管辖处理原则,坚持“各司其职、一般监察调查为主”原则,对“为主”内涵作出合理界定,采取并案管辖、分案管辖两种实现方式。 在分案管辖时,可以采用独立办案和专案组联合办案两种组织形式;由相关国家机关在调查(侦查)终结后分别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自行作出分别起诉或者合并起诉的决定,监察机关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合并起诉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教育立法研究:价值、梗阻及完善思路
    2020 (11):  127-136. 
    摘要 ( 150 )   PDF(1432KB) ( 185 )  
    随着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提升,家庭教育的公共性亦日趋明显,家庭教育立法的支持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家庭教育立法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突显。 应打破将家庭教育等同于子女教育的传统观念,将家庭教育界定为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有助于家庭和谐发展、关系增进、功能发挥的教育活动。 国家层面家庭教育立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家庭教育的含义,管理和服务机构及权责,政府责任承担,弱势群体受教育平等权的保障等。 当前存在法典立场、名称存争议,法律规范之间的局限性且缺乏衔接,政府责任如何规范表达,民众家庭教育法制观念淡薄等梗阻。 新时代应从法典归属、名称的明确、法律规范之间有效衔接、完善政府责任承担、提升民众家庭教育法制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立法更加全面和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三重维度———纪念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
    2020 (11):  137-144. 
    摘要 ( 182 )   PDF(1425KB) ( 70 )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具有推进生产革命、变革社会关系、实现人类解放三重维度。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以唯物辨证的分析方法把握科学技术的统一性问题。 而在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恩格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围绕着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交互作用,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效能、社会变革潜能以及和谐中介者角色进行了总体把握。 把握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三重维度,有助于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当今西方数字化、智能化等科学技术异化问题;有助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背景下构建科学技术发展与诸要素的共存共建共享;有助于以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和人的价值旨向为方向,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格斯城市思想视阈下新时代城市治理体系的建构———纪念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
    2020 (11):  145-152. 
    摘要 ( 99 )   PDF(1418KB) ( 35 )  
    城市问题是贯穿恩格斯理论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城市思想由此构成恩格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斯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建设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通过区分正义的城市化与异化的城市化,恩格斯指出在私有制下,城市异化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工具性空间,城市建设衍生各种城市问题,不断制约着城市美好生活的生成。 因此,只有推翻私有制,将城市从私有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追寻美好生活的沃土。 恩格斯的城市思想虽然形成于 19 世纪,但仍是科学分析当代城市问题的有益理论资源,对于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建构也具有跨越时空的重要理论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道德”不是西方所谓“永恒道德”———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道德观
    2020 (11):  153-161. 
    摘要 ( 288 )   PDF(1435KB) ( 124 )  
    《反杜林论》中“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是恩格斯批判杜林“永恒道德”的经典篇章。 恩格斯认为,道德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 “人的思维”的至上性是有限度的,认识的“无条件的真理权”是相对的,在理论上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 “善恶观念”和“道德论”是具体的、历史的,超越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在历史实践中不存在“永恒道德”。 “共同道德”与西方所谓“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鼓吹“永恒道德”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者,“永恒道德”是“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在道德领域的反映。 要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思潮的负面影响,就要认清它们的理论实质,消除它们在实践中的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帝国主义”向“新帝国主义”话语转换之本质
    2020 (11):  162-170. 
    摘要 ( 162 )   PDF(1428KB) ( 145 )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传统依靠战争武力或者经济剥削进行殖民扩张不同,新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征服体现为合法控制和制度规训。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帝国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他们试图为新形势下欧美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开展新殖民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西方左翼学者将帝国主义出现的新变化视作资本主义的延续,通过提出“金融资本”“金融帝国”等概念描述“新帝国主义”种种新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