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4-08 上一期   
    智库专稿
    建设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市场
    2020 (3):  1-8. 
    摘要 ( 152 )   PDF(2127KB) ( 212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推动全球衍生品市场大发展,但次贷危机表 明,衍生品市场过度投机可能引发新的风险,产生金融和经济危机。我国衍生品市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衍生品市场相比,存在商品衍生品发展快于金融衍生品、期货发展快于期权等其他衍生品、场内衍生品发展快于场外衍生品、金融机构参与深度高于产业参与者等特点。为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衍生品市场,建议优化衍生品产品结构,建立高质量、多元化的衍生品产品体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丰富衍生品市场投资者队伍;完善衍生品市场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扩大衍生品市场开放,提高国际化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中法11岁儿童三段论推理对比——基于自然三段论和传统三段论的实验
    2020 (3):  9-18. 
    摘要 ( 175 )   PDF(1434KB) ( 54 )  
    自然三段论是指省略了一个隐含在语义记忆中的全称肯定前提的三段论。大部分对传统三段论的研究都指出非专业的普通人在使用传统三段论时正确率很低,这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较高的论辩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检验我国11岁儿童是否也能熟练地解决自然三段论,并与法国结果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我国11岁儿童可以熟练地解决自然三段论,他们在自然三段论上的答对率显著高于在传统三段论上的答对率,但在自然三段论和传统三段论上的表现普遍低于法国儿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导论证与层级语义
    2020 (3):  19-27. 
    摘要 ( 116 )   PDF(1463KB) ( 328 )  
    联导论证指的是由一个或多个理由推导一个结论,如果是多个理由,这些理由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现有对联导论证的研究多局限于伦理和法律领域。以层级语义为切入点,分析联导论证在包含层级词的日常生活话语中的表现形式,指出层级语义的语义特征和论辩受众的生理、心理属性是造成联导论证的论证结果不确定性的两大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塞尔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
    2020 (3):  28-34. 
    摘要 ( 151 )   PDF(1402KB) ( 163 )  
    胡塞尔的意向逻辑是一种直面与显现“实事本身”的逻辑,它以意识的内在明晰性取代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注重从意识内在性的维度把握“实事本身”的内涵。与西方传统哲学理智型思维逻辑不同,意识与某物的关系构成胡塞尔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胡塞尔基于意向逻辑对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揭示出意识的本质性特征,而且还为现代西方认识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与生态经济
    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
    2020 (3):  35-45. 
    摘要 ( 284 )   PDF(1506KB) ( 388 )  
    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在深入分析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分析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三大维度的表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清洁低碳、经济高效指标水平均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区域分布格局;安全可靠指标水平由西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逐步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三峡库区水污染预测与治理对策研究
    2020 (3):  46-55. 
    摘要 ( 127 )   PDF(1451KB) ( 236 )  
    以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船舶油污水和船舶生活废水4类主要污染源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其污染排放趋势进行预测。首先对传统GM(1,1)模型的初始值进行优化,构建基于相对模拟误差平方和最小条件下的新GM(1,1)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三峡库区4种污染排放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模拟,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接着,对三峡库区近9年4种污染排放量进行预测,分析三峡库区主要废水排放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工业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活废水排放持续上升,船舶油污水和船舶生活废水组成的船舶排放物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排放总量依然较高。建议构建库区生态工业模式、重构城乡居民居住空间、建立库区船舶污染防治体系等,以防治三峡库区水污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定价原则及其思考
    2020 (3):  56-63. 
    摘要 ( 218 )   PDF(1422KB) ( 226 )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定价是“三权分置”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财产权理论、跨期资产定价理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定价进行研究,提出家庭承包类,招标、拍卖类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土地经营权被征用的定价原则,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定价的本质是土地经营权让渡而获得的补偿,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而言,流转价格有较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保证农民享有原有的收入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经营政策演进研究
    2020 (3):  64-80. 
    摘要 ( 117 )   PDF(1483KB) ( 226 )  
    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经历了私有私营、公有公营、家庭承包制下的“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演进。“三权分置”旨在解决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村土地效率利用之间的矛盾。党的不同时期的政治主张和任务引领着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的演进方向,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伴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政策演进的整个过程。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的演进反映出要充分发挥实践作用,试点先行,及时校正实践中的偏差;要循序渐进,注意政策的历史延续性,使法律确定政策实施中行之有效的成果。农村土地经营政策要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立足于传统农户,与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在农村社会治理完善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扶贫时代”返贫治理问题研究
    2020 (3):  81-87. 
    摘要 ( 213 )   PDF(1422KB) ( 476 )  
    “后扶贫时代”面临着扶贫主体监督考核机制不尽完善、贫困群体思想懈怠与行为滞后、脱贫与返贫并存等困境。根据返贫治理链条中的角色定位,从扶贫主体、扶贫客体和扶贫载体3个视角对返贫诱因进行剖析。返贫生成机理是贫困个体依靠扶贫叠加政策效应的强大推动力,在收入、生活保障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后,由于自身脱贫质量的脆弱性,在某些不特定因素触发下重返贫困状态的现象。从构建防止返贫长期性政策与监督预警机制、构建可持续性脱贫长效机制、构建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
    边境陆路口岸空间可达性演化机理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020 (3):  88-96. 
    摘要 ( 77 )   PDF(2297KB) ( 54 )  
    在“一带一路”与“澜湄合作”的倡导下,为突破边疆城市跨境运输发展,将陆路口岸综合可达指数作为研究点,将陆路口岸与边疆城市的可达时间进行可视化,考虑到口岸周边路网密度、城市经济重心等影响口岸可达时间的因子,提出口岸潜力模型、陆路口岸综合可达指数和口岸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并通过动态改变粒子群惯性因子与学习因子优化聚类模型,增加聚类精确度,降低后期震荡现象,将口岸所在城市分为优质型、良好型和成长型三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口岸潜力与口岸发展现状不成正比,口岸综合可达指数与周边主要公路的等级与密度关系密切,口岸综合可达指数进入良好型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口岸的软硬件和现代化水平成为主要影响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均等化视角下天津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及提升策略
    2020 (3):  97-108. 
    摘要 ( 107 )   PDF(1767KB) ( 265 )  
    公共文化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现,根据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均等化水平通过建设和服务两个阶段来体现,即两阶段效率组合框架,实现基层管理和宏观监控之间的连通性,避免实践操作中以建设效率代替服务效能的评价误区。为充分考虑各个区的环境因素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水平的影响,通过DEA和SFA模型研究环境变量对天津市各个区街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影响作用,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之后对其建设效率和服务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天津市各区街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效率要高于服务效率;(2)目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均等化倾向于行政区域的均等化,而非服务对象的均等化,且区域间差异明显,与人口密度的相关性不强,因而进一步的均等化建设应着重考虑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及文化特色差异;(3)总体而言,天津市街镇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现有的文化财政投入水平下文化产品供给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处于明显的效益递增状态。最后,基于两阶段效率组合分析框架提出4种提升策略,为各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立董事社会资本、竞争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0 (3):  109-120. 
    摘要 ( 82 )   PDF(1456KB) ( 347 )  
    通过构建独立董事社会资本、竞争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模型,以房地产行业99家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动态数据为观测值,从独立董事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司竞争战略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社会资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独立董事社会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逐渐增强;低成本战略在独立董事社会资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资本中的政治关联、金融背景、曾任职情况、学历、法律背景,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基于实证结果,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独立董事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
    2020 (3):  121-128. 
    摘要 ( 535 )   PDF(1415KB) ( 519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已成为网络和现实社会的核心要素。利用大数据获取个人信息数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日益攀升,严重影响网络空间和真实社会“双层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财产安全,司法机关要探索和运用大数据来侦办、防控和解决新型电信诈骗犯罪这一社会治理的痛点。大数据推动的全球一体化,必然会产生更多跨国界、跨文化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需要从立法、科技和境外司法协助等多个维度综合治理,达成有效防控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监察留置措施的合宪性规制
    2020 (3):  129-140. 
    摘要 ( 351 )   PDF(1440KB) ( 350 )  
    《监察法》中的“留置措施”是监察机关相对独立行使调查监督职权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监察留置在权力外观上兼具行政监督、党内“两规”、司法侦察的权力属性,这也使得监察留置措施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监察留置作为监察机关对公民自由权利最具威胁的权力,现行的监察法并没有过多地约束其适用,因此基于对公民人身自由保护的立场,亟须从宪法规范的视角,对监察留置措施的适用进行合宪性规制。监察留置措施的合宪性规制在宏观上就是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平衡的格局上,以宪法基本原则为核心、宪法文本规范为依据、宪法价值理念为依归,重新审视监察留置权的配置与运行;在微观上就是在监察留置措施的适用中,以宪法思维为起点、正当程序为标准、人权保障为目的,审慎运用国家监察留置措施,以期形成反腐权威高效与公民权利保障并举的善治局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以 C市清理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为例
    2020 (3):  141-149. 
    摘要 ( 113 )   PDF(1414KB) ( 51 )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对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方面存在“自我审查”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不够规范、例外规则的适用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需要采取落实并强化第三方评估制度、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审查透明度、细化公平竞争审查的例外规则、加强与国际通行标准的对接等措施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点展开的逻辑进路
    2020 (3):  150-156. 
    摘要 ( 162 )   PDF(1407KB) ( 179 )  
    古希腊哲学致力于追寻世界的本原来解释世界构成及运行规律,而寻找一个确定无疑的理论根基作为理论的生发点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传统,哲学多次被推倒重建,每一次重建都是确定点的重新建立。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为背景,马克思也延续了这样的传统,其很多思想建立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费尔巴哈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以“现实的个人”为理论基点的实践唯物主义,这一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基点的逻辑展开过程进行描述,阐释“现实的个人”的含义以及从“现实的个人”实现实践转向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实践贯通了“现实的个人”与自然界,而“现实的个人”也在实践中创造着历史,“现实的个人”、历史的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实践、自然界、历史、社会,这一展开过程都是围绕着“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基点展开并连接的,而这一顺序也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西方假新闻背后的“数字劳工”
    2020 (3):  157-162. 
    摘要 ( 144 )   PDF(1404KB) ( 58 )  
    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用户的数字生产和消费行为隐含了更强的资本生产逻辑。资本家通过媒介对大众进行全方位控制,使用户囿于社交媒体的算法逻辑之中,成为被剥削的免费“数字劳工” (digitallabor),对这种新型剥削方式的解读源于斯麦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根据受众商品理论,受众作为商品被售卖,这一客观事实为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并为制造及散布“假新闻”(fakenews)的经济诱因和政治诱因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旨在从“数字劳工”及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角度,解读西方数字资本通过数字劳动剥削来实现资本积累的过程,阐释假新闻产业呈现的强制性、空间化与异化的特征,就假新闻生产中的“数字劳工”及普通互联网用户何以转变为商品等问题进行阐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