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2024, Vol. 38 ›› Issue (12): 132-142.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络暴力的本质透视、伦理追因及规约之策

孙婷婷,丁成际   

  1.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 出版日期:2025-01-08 发布日期:2025-01-08
  • 作者简介:孙婷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Online:2025-01-08 Published:2025-01-08

摘要: 网络暴力是一种无声的暴力形式,时常呈现言论先入为主、肆意宣泄情绪以及盲目跟从群体的特征。网络本没有暴力,产生暴力的根源在于网络主体本身及其意志难于管控,加之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差异,碎片化信息销蚀道德判断、时空虚化引发自我不同一、伦理关系断裂滋生暴民意识,导致主体言行情绪化,甚至极端化。为减少网暴的发生,需要主体增强道德自觉,以道德认知涵育网络素养;以自我同一塑造真实网络形象;以责任意识构建网络伦理共识,才能从源头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环境。

关键词: 网络暴力;网络主体;道德失范;道德认识;网络形象;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 D648